时间:2024-12-31 作者: K金系列
报道:近年来,随着黄金市场的火热,黄金饰品成为消费者热衷的购买对象。其中,“一口价”黄金饰品因其独特的工艺和创意设计,更是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一口价”黄金饰品,即按照标价直接出售,而不是按照黄金的克重计价。这类黄金饰品一般会用3D硬金、5G炫彩金、珐琅彩等先进工艺,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黄金首饰创新和时尚的需求,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然而,正是由于独特的计价方式和复杂的工艺,导致其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让我们消费者忽略实际克价,从而引起售后纠纷不断。对此,记者做走访调查。
近日,南昌市民吴女士(化姓)反映,其在周六福(红谷滩万达店)想选购一款黄金饰品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在店员的推荐下,最终选了一款价值5200元的金项链,期间曾多次询问项链克重均未得到准确答复,直至回家后才看见折叠在最里层的克重标签为3克左右,相当于每克1400余元。
“店员明知标签内含克重信息却不告知,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吴女士发出质疑,其表示,在选购过程中,店员直接向其推荐“一口价”金饰,针对金饰克重含糊其辞,且标签有意遮挡,也未告知消费者“一口价”与按重计价的金饰的区别,存在诱导消费者购买之嫌。
无独有偶,陈女士(化姓)也表示有类似遭遇,据介绍,其于2024年8月花费12786元在周六福(红谷滩万达店)购买了“一口价”足金手镯,店员也未明确告知克重且标签遮挡。记者在大江网《问政江西》平台搜索发现,还有上饶、九江、赣州等市民同样遭遇了“一口价”金饰带来的烦恼。
“一口价”到底隐含了哪些套路?近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南昌各大金店发现,市场上款式新颖的金饰大部分为“一口价”,售价折算后大约在1400元—1700元/克,而当前的金价普遍在600—700元/克。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部分店员在出售时不愿告知克重。
11月18日,记者来到中国黄金(红谷滩万达店),表达购买意图后,店员推荐了多款手链、吊坠等,大多数为“一口价”金饰,总价在4000元—8000元之间。记者选中一款吊坠,标价为7232元,优惠后卖价5000余元。但当记者询问克重时,店员则表示如果确定了款式能帮忙称重,待记者再次询问准确克重时,店员才告知标签折叠页有一行小字标注了4.62克。
此外,记者还实地探访了周大福、周六福等门店,发现顾客在挑选商品时,店员通常不会主动披露“一口价”金饰的具体克重等关键信息。但记者主动提出询问时,店员会提供称重服务,并且商品的标签页上也已明确标注了相关信息。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5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的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中指出,黄金销售不规范现象频发,“一口价”黄金饰品纠纷多。商家故意不告知黄金饰品具体克重和换购限制条件,消费者购买时“一口价”,更换时按克计算。
同时,消协意见表明,黄金消费一般属于大额支出,消费的人在购买黄金和黄金饰品时应尽可能地选择信誉良好、售后完善的品牌或经营者,别贪图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行情报价的黄金饰品。克重是消费的人购买黄金饰品最为关注的点之一,经营者在销售“一口价”黄金饰品时应当以显著标识标明,避免与其他黄金饰品混淆销售,并主动告知消费者“一口价”黄金的具体克重和售后限制条件等,减少消费者因不知情购买而引发纠纷。
记者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搜索“‘一口价’黄金”有关投诉时发现,共有5657条投诉,主要内容为店员诱导购买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中联(南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涂智鸿表示,黄金饰品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黄金本身的价格;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不同的工艺而产生的工艺费或加工费。“一口价”黄金饰品以工艺精美为卖点,价格高于同期金价属常见现象,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故消费者要求经营者告知黄金克重时,经营者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不论是以‘一口价’还是以克重销售,都不违反法律规定,重点是销售时不应误导消费者。”涂智鸿表示,同时,建议消费的人在消费过程中关注标识标签、核实克重纯度、确认售后规则,留存购买凭证,这些都将是在遇到消费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证据。
2024年接近尾声,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看看蛇年假期怎么排。首先1月1日元旦就迎来一个暴击:恰好在周中,无法连上周末。网友:想开点,上两天休一天再上两天。
通报称,近日,有网民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成都一年新增艾滋病11万人”的不实信息。经该局依法开展调查,现查明:12月13日,违法行为人王某丽在网上看到信息称“全国2023年新报告艾滋病病例11.05万例”后,未经核实便将上述数据恶意嫁接至成都,通过网络站点平台发布视频称“成都一年新增艾滋病11万人”,造成不好社会影响。
当地时间25日,一架阿塞拜疆航空公司客机在阿克套市附近坠毁。机上总共72人,其中38人遇难。该飞机侧面有一些不明洞孔的痕迹,引发对空难原因的质疑。幸存乘客和机组人员称,飞机曾遭遇“爆炸”。机身上的洞孔痕迹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12月26号,在这样一个具有伟大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中国两大主力飞机研究制造厂商,同时试飞了自己的最先进的尖端战斗机。
Copyright © 2008-2021 XGZLF. 开云中国(Kaiyun)品牌官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27705号 公安备案号:粤ICP备2020127705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