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文明园地】清代漠河史话——黄金出售

时间:2024-05-14 作者: 黄金系列

  从1889年1月14日漠河金矿开工出产到1900年,漠河金矿总局开办了6座金厂,各金厂别离坐落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黑龙江流域的山脉沟系中。至此,人迹罕至的漠河,就成了人声鼎沸、商贾聚集之地,老沟、漠口(今北极村)依金而兴,渐渐的变成为百业俱兴的重镇。黑龙江上络绎不绝的轮船、马爬犁,古驿道上奔驰的马车,载着产自漠河黄金进入沈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远销到了香港和国外黄金商场,将北部边远当地与内地联系起来。

  沙金收买 漠河金厂出产的黄金遍及是沙金,各金厂出产的沙金成色不同,如,漠河金厂出产的沙金是八五成色,奇乾河金厂出产的沙金是七三成色。金矿总局收买各金厂的沙金价格也不一样。1889年,金矿总局规则:漠河金厂出产的沙金1两兑换16两白银,合48吊钱;奇乾河金厂出产的沙金1两兑换白银13.3两,合40吊钱。跟着黄金商场行情报价的动摇,漠河金矿总局收买各金厂出产的沙金价格也随之改变。金矿总局在瑷珲(黑河)、天津、上海等地设有19个分局,分局经过电报向总局奉告黄金商场行情,金矿总局依据黄金商场行情报价的改变在总局门前的告示牌上发布调整当天收买价格。1894年,金矿总局收买漠河金矿出产的沙金1两兑换白银19两;奇乾河金厂产的沙金1两兑换16.5两白银。1895年,漠河金厂的沙金1两兑换白银19.5两;观音山金厂和洼希利金厂的沙金1两兑换白银19两。依据漠河金矿总局档案记载,从1889年至1899年,漠河金矿总局收买各金厂沙金239,250.18两。

  黄金提纯 金矿开办之初,漠河金矿出产的沙金没被提纯直接出售,沙金就会被商家压价一成至二成,丢失很大。只要提炼成商场认可的规范纯度——“骠金”,炼成金条,销路才会更好,收益也高。1889年12月,金矿总局延聘诺言好的上海商人苏丽源在天津开办金银炉房,专门包炼漠河沙金。每提纯100两沙金,商家一般可获利8两纹银。沙金提纯后能卖上好价钱,炼金商家也获利,这是两边获益的功德,金矿总局就与苏丽源签定《提炼沙金协议》。漠河沙金运到天津后,交代给天津分局委员(即负责人),当面查验后,再交给监炉委员廖炳枢、董遇春,转交苏丽源化金炉房进行提炼。提炼中,为避免商人造假,躲藏金子,天津分局派人全程监督,炼成骠金后,专业技术人员查验合格了,处理交代。因各金矿所产沙金成色不同,提炼后,产出的金银份额也不同(沙金中含银,沙金成色越高,含银越少)。比方,提纯漠河金厂所产100两沙金,提纯后,得金88两、银12两;提纯奇乾河金厂所产沙金100两,得金82两、银18两。提纯沙金,炼成金条有必定的丢失,被称作“火耗”。据《漠矿录》记载:“漠河金厂出产的沙金运到天津提纯,提纯100两沙金火耗(丢失的沙金)1.74两;提纯奇乾河金厂的沙金100两火耗2.18两;提纯洛古河金厂沙金100两火耗1.45两”。尽管沙金提纯有火耗丢失,还要给商家提纯费用,但提纯后的金子售价高,算细账,仍是比卖沙金多获利一成半左右。1890年头,老沟也成立了金银炉房,提炼沙金,部分沙金在漠河就能够提纯了。

  黄金售卖 漠河金矿出产的黄金,在漠河本地、瑷珲和奉天(沈阳)就近出售一部分,所得银两大多运回漠河矿务总局,用于付出矿工劳动报酬和日常开支;运到天津的沙金提纯后,出售到全国各地,出售所得银两存在天津、上海和瑷珲银行,金矿总局在这一些当地购买机器物资就能够直接结算,也便利付出股东股息和告贷;瑷珲的存银还能够直接付出黑龙江将军军饷。黄金出售,主要以其时黑龙江的爱平银和清政府库平银为结算规范。其时黄金还销往俄国,有到漠河收金“老客”,大多是俄国人,用俄币“羌贴”结算;“羌贴”是金矿及漠河区域广泛运用的俄币,用来就近购买需用的东西和日子物品。

  为了区别漠河各金厂出产的沙金和金条成色,各取金厂厂名中的一个字来命名。比方:漠河金厂出产的沙金和金条,叫“漠沙”和“漠条”;奇乾河金厂出产的沙金和金条被称为“乾沙”和“乾条”;观音山金厂出产的沙金和金条被称为“观沙”和“观条”。

  漠河黄金其时很有名望,香港的金店就十分认可漠河老沟的黄金“漠沙”和“漠条”。据《漠矿录》记载:“每1两漠河金厂沙金在香港商场上可卖到26.8两白银”,比内地的价格高了许多。漠河金矿还有部分黄金出售到国外,据《牛庄海关官册》(其时营口海关)记载:“出口金条估值关平银72.5万两,内有漠河金矿所产金条,系黑龙江省承办该矿务局转运出口”。

  1889年,金矿总局开办第一年,就售出沙金、金条16,580.14两,金价转化爱平银为272,048.94两。至1895年,共出售沙金、金条165,118.38两,合白银3,488,046.8两(1895后的黄金出售没找到数据)。

  其时清朝财务困顿,漠河金矿的树立,缓解了清朝对黑龙江军饷付出和赈灾等金钱上的压力。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二十一年(1895年)7年共报效黑龙江军饷53万两白银;北洋军饷10万两白银;赈灾8.9万两白银;北洋赈灾6.7万两白银;没收黑龙江将军府3.6万两白银;共上缴82万两白银。光绪二十二年后(1896年至1900年)又报效黑龙江军饷78.7万两白银。

  清朝时漠河金矿总局进行了7次利益分配,还清了悉数告贷(筹办金矿时,清政府没出钱,李鸿章担保借白银10万两,李金镛向黑龙江将军告贷3万两);按其时李金镛与股东签定的《协议》,巨细股东悉数分得盈利;付出了员司、兵勇等人员薪金和补贴;付清了军饷;还参加了捐献赈灾等活动。

  漠河金矿是李金镛、袁大化、宋小濂等民族精英经过集资、假贷方法兴办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漠河依金而兴。1892年,李鸿章在上报的《为请奖叙办漠河矿务出力文武员升事奏折》中说:“外以折强邻窥视之渐,内以立百年富庶之基,其有益于国计民生,殊非浅鲜”。就是说,漠河金矿树立后,对外冲击、削弱了俄国人图谋侵吞漠河的主意,对内可为国家百年富足打下根底,对国计民生效果极端严重,不是一般的效果。能够说,漠河金矿兴利实边,大见成效。

  本文为汹涌号作者或组织在汹涌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组织观念,不代表汹涌新闻的观念或态度,汹涌新闻仅供给信息发布渠道。请求汹涌号请用电脑拜访。

关于我们
品牌政策
我们的产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400-8334-666

Kaiyun主页服务热线
""